●春渚紀聞卷第八 雜書琴事墨說附
雜書琴事 【 墨說附】
辨廣陵散
六琴說
古琴品飾
古聲遺製
叔夜有道之士
明皇好惡
蔡嵇琴賦
擊琴
有道之器
聞弦賞音
琴趣
焦尾
雷琴四田八日
記墨
○辨廣陵散
廣陵散傳稱嵇中散受之神人。至唐韓臯又從而為之說,云:康製此曲,緩其商絃,與宮同音,臣奪君之義,知司馬氏有篡魏之心。王陵、毋丘儉諸人,繼為揚州都督,咸謀興復,俱為晉宣父子所殺。揚州故廣陵地,康避世禍,託之鬼神,以俟知音者云。臯誠賞音者,然初不詳考。漢魏時揚州刺史治壽春,廣陵自屬徐州,至隋唐乃為揚州耳。又劉潛琴議稱杜夔妙於廣陵散,嵇中散就其子猛,求得此聲。按夔在漢為雅樂郎,魏武平荊州,得夔喜甚,因令論製樂事,在夔已妙此曲,則慢商之聲,似不因廣陵興復之舉不成而製曲明矣。政和五年二月十五日,烏戍小隱,聽照曠道人彈此曲,音節殊妙,有以感動坐人者,或疑前後所傳之異,因以所聞,并記坐人所舉琴事,參而書之。
○六琴說
爾雅大琴謂之離,二十七絃。舜彈五絃之琴而天下治。堯加二絃以合君臣之恩。蔡邕益之為九。漢高祖入咸陽宮,得銅琴十三絃,銘之曰:璠璵之樂。馬明生仙遊,見神女於玉几上彈一絃琴,而五音具奏。此六琴雖損益各有意義,而世所共傳者七絃也。余於是知法出乎堯者,雖亘千古而無弊,非智巧所能變易也。
○古琴品飾
秦漢之閒所製琴品,多飾以犀玉金彩,故有瑤琴綠綺之號。西京雜紀趙后有琴名鳳凰,皆用金隱起為龍鳳古賢列女之像。嵇叔夜琴賦所謂錯以犀象,藉以翠綠,爰有龍鳳之像,古人之形是也。
○古聲遺製
余謂古聲之存於器者,唯琴音中時有一二。不患其器之樸拙,使人援絃促軫,想見太古自然之妙,然後為勝。近世百器惟新,惟琴器略無華飾,以最古蛇腹紋為奇。至有縫張池坼,而聲不散者,亦不加完,獨此有三代遺製云。
○叔夜有道之士
孔子既祥五日,彈琴而不成聲,言其哀心未忘也。夫哀戚之心存於中,則絃手犂然而不諧,此理之必然者。余觀嵇中散被譖就刑,寃痛甚矣。而叔夜乃更神色夷曠,援琴終曲,重嘆廣陵之不傳,此真所謂有道之士,不以死生嬰懷者。若彼中無所養,則赴市之時,神魄荒擾,呼天請命之不暇,豈能愉心和氣,雍容奏技,如在豫暇時耶!惜哉,史氏不能逆彼心寄,表示後人,謂其拳拳於一曲,失士多矣。
○明皇好惡
唐明皇雅好羯鼓,嘗令待詔鼓琴,未終曲而遣之,急令呼寧王取羯鼓來,為我解穢。噫,羯鼓,夷樂也。琴,治世之音也。以治世之音為穢,而欲以荒夷窪淫之奏除之,何明皇耽惑錯亂如此之甚。正如棄張曲江忠鯁先見之言,而狎寵祿山側媚悅己之奉。天寶之禍,國祚再造者,實出幸也矣。
○蔡嵇琴賦
蔡中郎琴賦云:「左手抑揚,右手徘徊,指掌反覆,抑按藏摧。」嵇叔夜亦云:「徘徊顧慕,擁鬱抑按,盤桓毓養,從容祕玩。」人知藏摧毓養四字之妙,雖試手調絃,已勝常人十年上用。
○擊琴
宋柳惲嘗賦詩未就,以筆捶琴,客有以筯和之,惲驚其哀韵,乃製為雅音。後傳擊琴,蓋自惲始。近世不復傳此,正恐失古人搏拊之意,流入箏筑耳。
○有道之器
褚彥回常聚袁粲舍,初秋涼夕,風月甚美,彥回援琴,奏別鵠之曲,宮商既調,風神諧暢。王彧謝莊並在粲坐,撫節而歎曰:「以無累之神,合有道之器,宮商蹔離,不可得已。」彥回風流和韵,施之燕閒,故是佳士。若當艱危之際,以一家物與一家,亦痛其須髯如棘,無丈夫意氣耳。
○聞弦賞音
蕭思話領右衞軍,嘗從宋武登鍾山北嶺,中道有磐石清泉,宋武使於石上彈琴,因賜以銀鍾酒。謂之曰:「賞卿有松石間高意。」余謂促軫動操,超然有高山遠水之思者,故不乏人。而聞弦賞音最為難遇,此伯牙所以絕弦於鍾期之死也。
○琴趣
鳴弦轉軫,要先有鉤深致遠之懷,不規規於絃手之間,期較工拙,便為造微入妙。如孫登彈琴,頹然自得,風神超邁,若遊六合之外者。桓大司馬謝祖仁於北牖下彈琵琶,自有天際意,此為得之。
○焦尾
搜神記載吴人有以枯桐為爨者,蔡伯喈聞其爆聲,知其為良桐,請於主人,削之為琴,果有殊聲,而燒痕不盡,因名之焦尾。後人遂傚之,如林宗折巾、飛燕唾花,皆以醜為妍也。
○雷琴四田八日
東坡先生書琴事云:「家有雷琴,破之,中有八日合之語,不曉其何謂也。」先生非不解者,表出之,以令後人思之耳。蓋古雷字從四田,四田折之,是為八日也。
○記墨
烟香自有龍麝氣
陳贍傳異人膠法
潘谷墨仙揣囊知墨
漆烟對膠
洙泗之珍
二李膠法
都下墨工
買烟印號
軟劑出光墨
紫霄峯墨
南海松煤
蘇浩然斷金碎玉
寄寂堂墨如犀璧
精烟義墨
唐高宗鎮庫墨
十三家墨
墨工製名多蹈襲
雜取樺烟
油松烟相半則經久
墨磨人
桐華烟如點漆
廷珪四和墨
唐水部李慥製墨
△烟香自有龍麝氣
西洛王迪,隱君子也。其墨法止用遠烟鹿膠二物,銑澤出陳贍之右。文潞公嘗從迪求墨,久之,持烟一奩見公,且請以指按烟,指起烟亦隨起,曰:「此烟之最輕遠者。」乃抄烟以湯瀹起揖公對啜,云當自有龍麝氣,真烟香也。凡墨入龍麝,皆奪烟香, 【 皆奪烟香 「皆」,原作「香」據寶本、津逮本、討原本改。】 而引蒸濕,反為墨病,俗子不知也。
△陳贍傳異人膠法
陳贍,真定人。初造墨遇異人傳和膠法,因就山中古松取煤,其用膠雖不及常和、沈珪,而置之濕潤,初不蒸,則此其妙處也。又受異人之教,每斤止售半千,價雖廉而利常贏餘。余嘗以萬錢就贍取墨,適非造墨時,因返金,而以斷裂不完者二十笏為寄。曰:「此因膠緊所致,非深於墨,不敢為獻也。」試之,果出常製之右。余寶而用之。并就真定公庫,轉置得百笏,自謂終身享之不盡。胡馬南渡,一掃無餘。繼訪好事所藏,蓋一二見也。緣贍在宣和間,已自貴重,斤直五萬,比其身在,蓋百倍矣。贍死,婿董仲淵因其法而加膠,墨尤堅緻。恨其即死,流傳不多也。董後有張順,亦贍婿,而所製不及淵,亦失贍法云。
△潘谷墨仙揣囊知墨
潘谷賣墨都下。元祐初,余為童子,侍先君居武學直舍中。谷嘗至,負墨篋而酣詠自若,每笏止取百錢,或就而乞,探篋取斷碎者,與之,不吝也。其用膠不過五兩之制, 【 其用膠不過五兩之制 「五」,寶本作「五十」。】 亦遇濕不敗。後傳谷醉飲郊外,經日不歸,家人求之,坐於枯井而死。體皆柔軟,疑其解化也。東坡先生嘗贈之詩,有「一朝入海尋李白,空看人閒畫墨仙」之句,蓋言其為墨隱也。山谷道人云:「潘生一日過余,取所藏墨示之,谷隔錦囊揣之曰:『此李承宴軟劑,今不易得。』又揣一曰:『此谷二十年造者, 【 此谷二十年造者 「者」,寶本作「也」。】 ,今精力不及,無此墨也。』取視,果然。」其小握子墨,醫者云,可入藥用,亦藉其真氣之力也。
△漆烟對膠
沈珪,嘉禾人。初因販繒往來黃山,有教之為墨者,以意用膠,一出便有聲稱。後又出意取古松煤,雜用脂漆滓,燒之得烟極精黑,名為漆烟。每云韋仲將法,止用五兩之膠, 【 止用五兩之膠 「五」,寶本作「五十」。】 至李氏渡江,始用對膠,而祕不傳,為可恨。一日與張處厚於居彥實家造墨,而出灰池失早,墨皆斷裂。彥實以所用墨料精佳,惜不忍棄,遂蒸浸以出故膠,再以新膠和之,墨成,其堅如玉石。因悟對膠法,每視烟料而煎膠,膠成和煤,無一滴多寡也。故其墨銘云,「沈珪對膠,十年如石,一點如漆」者,此最佳者也。余識之蓋二十年矣。其為人有信義,前後為余製墨計數百笏。庚子寇亂,余避地嘉禾,復與珪連牆而居,日為余言膠法,并觀其手製,雖得其大概,至微妙處,雖其子宴亦不能傳也。珪年七十餘終,宴先珪卒,其法遂絕。有持張孜墨較珪漆烟而勝者,珪曰:「此非敵也。」乃取中光減膠一丸,與孜墨並,而孜墨反出其下遠甚。余叩之,曰:廷珪對膠,於百年外方見勝妙。蓋雖精烟,膠多則色為膠所蔽逮,年遠膠力漸退,而墨色始見耳。若孜墨急於目前之售,故用膠不多,而烟墨不昧,若歲久膠盡,則脫然無光,如土炭耳。孜墨用宜西北,若入二浙,一過梅潤則敗矣。 【 一過梅潤則敗矣 「過」,寶本、津逮本、討原本作「遇」。】 滕令嘏監嘉禾酒時,延致珪甚厚,令盡其藝。既成即小丸磨試, 【 既成即小丸磨試 「丸」,原作「几」,據寶本、津逮本、討原本改。】 而忽失所在。後二年浚池得之,其堅緻如故。令嘏莊敏公之子,所蓄古墨至多,而有鑒裁。因謂珪曰:「幸多自愛,雖二李復生,亦不能遠過也。」
△洙泗之珍
東魯陳相作方圭樣,銘之曰:「洙泗之珍。」佳墨也。
△二李膠法
柴珣,國初時人。得二李膠法,出潘張之上。其作玉梭樣,銘曰「柴珣東瑤」者,士大夫得之,蓋金玉比也。
△都下墨工
崇寧已來,都下墨工,如張孜、陳昱、關珪、弟瑱、郭遇明,皆有聲稱,而精於樣製。
△買烟印號
黃山張處厚高景修皆起竈作煤, 【 高景修皆起竈作煤 「修」,寶本作「臨」。】 製墨為世業。其用遠烟魚膠所製,佳者不減沈珪、常和, 【 佳者不減沈珪、常和 「和」,原作「如」,據寶本、津逮本、及本卷陳瞻傳異人膠法、紫霄峯墨條改。】 沈珪汪通輩,或不自入山,亦多即就二人買烟,令渠用膠,止各用印號耳。
△軟劑出光墨
九華朱覲,亦善用膠作軟劑出光墨。莊敏滕公作郡日,令其子製銘曰:愛山堂造者最佳,子聰不逮其父。
△紫霄峯墨
大室常和,其墨精緻,與其人,已見東坡先生所書,極善用膠。余嘗就和得數餅,銘曰「紫霄峯 造」者,歲久,磨處真可截紙。子遇不為五百年後名,而減膠售俗。如江南徐熙作落墨花,而子崇嗣取悅俗眼,而作沒骨花,敗其家法也。
△南海松煤
近世士人遊戲翰墨,因其資地高韻,創意出奇,如晉韋仲將宋張永所製者,故自不少。然不皆手製,加減指授善工而為之耳。如東坡先生在儋耳,令潘衡所造,銘曰「海南松煤,東坡法墨」者是也。其法或云每笏用金花烟脂數餅,故墨色豔發,勝用丹砂也。
△蘇浩然斷金碎玉
支離居士蘇澥浩然所製,皆作松紋皴皮,而堅緻如玉石。余與其孫之南字仲容遊,其家所藏,不過數笏。而余於李漢臣丈得半笏,持視仲容,云:「真家寶也。」神廟朝,高麗人入貢,奏乞浩然墨,詔取其家。浩然止以十笏進呈,其自珍秘蓋如此。世人有獲其寸許者,如斷金碎玉,爭相誇玩云。 【 爭相誇玩云 「爭」上,寶本、津逮本、討原本有「乃」字。】 大觀間,劉無言取其製銘,令沈珪作數百丸,以遺好事及當朝貴人,故今人所藏,未必皆出浩然手製。珪作此墨,亦非近世之墨工可及,實可亂真也。
△寄寂堂墨如犀璧
晁季一生無它嗜,獨見墨丸,喜動眉宇。其所製銘曰「晁季一寄寂軒造者。」,不減潘陳。賀方回張秉道康為章,皆能精究和膠之法,其製皆如犀璧也。
△精烟義墨
余嘗於章序臣家,見一墨背列李承宴、李惟益、張谷、潘谷四人名氏。序臣云是王量提學所製。患無佳墨,取四家斷碎者,再和膠成之。自謂勝絕,此其見遺者。因謂序臣曰:「此亦好奇之過也。余聞之製墨之妙,正在和膠。今之造佳墨者,非不擇精烟,而不能佳絕者,膠法謬也。如不善為文,而取五經之語,以己意合而成章,望其高古,終不能佳也。」序臣又曰:「東坡先生亦嘗欲為雪堂義墨,何也?」余曰:「東坡蓋欲與衆共之,而患其高下不一耳。非所謂集衆美以為善也。」
△唐高宗鎮庫墨
近於內省任道源家,見數種古墨,皆生平未見,多出御府所賜。其家高者有唐高宗時鎮庫墨一笏,重二斤許,質堅如玉石,銘曰「永徽二年鎮庫墨」,而不著墨工名氏。
△十三家墨
余為兒時,於彭門寇鈞國家見其先世所藏李廷珪下至潘谷十三家墨。 【 李廷珪 陸游老學庵筆記作「李庭邽」。】 斷珪殘璧,粲然滿目。其廷珪小挺,歲久不見膠彩,而書於紙閒視之,其黑皆非餘墨所及。東坡先生臨郡日,取試之,為書杜詩十三篇,各於篇下書墨工姓名,因第其品次云。
△墨工製名多蹈襲
墨工製名,多相蹈襲。其偶然耶,亦好事者冀其精藝,追配前人,故以重名之也。南唐李廷珪,子承宴;今有沈珪,珪子宴;又有關珪。國初張遇後有常遇,和之子;又有潘遇,谷之子。黟川布衣張谷,所製得李氏法,而世不多有;同時有潘谷;又永嘉葉谷作油烟,與潭州胡景純相上下,而膠法不及。陳贍之後又有梅贍,云耿德真,江南人,所製精者不減沈珪,惜其早死,藏墨之家不多見也。
△雜取樺烟
三衢蔡瑫,雖家世造墨,而取烟和膠,皆出衆工之下。其煤或雜取樺烟為之,止取利目前也。
△油松烟相半則經久
近世所用蒲大韶墨,蓋油烟墨也。後見續仲永,言,紹興初,同中貴鄭幾仁撫諭少師吴玠於仙人關回舟自涪陵來,大韶儒服手刺,就船來謁。因問油烟墨何得如是之堅久也。大韶云:「亦半以松烟和之,不爾則不得經久也。」
△墨磨人
一日謁章季子於富春之法門寺,出廷珪墨半笏為示,初不見膠彩。云是其大父申公所藏者。其墨匣亦作半笏樣,規製古朴,是百餘年物。東坡先生所謂非人磨墨墨磨人者,不虛語也。
△桐華烟如點漆
潭州胡景純專取桐油燒烟,名桐華烟。其製甚堅薄,不為外飾,以眩俗眼。大者不過數寸,小者圓如錢大。每磨研閒,其光可鑒。畫工寶之,以點目瞳子,如點漆云。
△廷珪四和墨
余偶與曾純父論李氏對膠法,因語及嘉禾沈珪與居彥實造墨再和之妙。純父曰,頃於相州韓家見廷珪一墨,曰「臣廷珪四和墨」,則知對膠之法寓於此。
△唐水部李慥製墨
王景源使君所寶古墨一笏,蓋其先待制公所藏者。背銘曰「唐水部員外郎李慥製」,云諸李之祖也。黎介然一見,求以所用端石研易之。景源久之方與。後攜研至行朝,有貴人欲以五萬錢易研,景源竟惜不與也。
●春渚紀聞卷第九 記硯
記硯
端溪龍香硯
歙山斗星硯
龍尾溪月硯
玉蟾蜍硯
端溪紫蟾蜍硯
丁晉公石子硯
金龍硯
呂老煆研
澄泥研
銅雀臺瓦
南皮二臺遺瓦研
端石蓮葉研
風字晉研
烏銅提研
古斗樣鐵護研
吴興許採五研
趙水曹書畫八硯
趙安定提研製
龍尾溪研不畏塵垢
鄭魁銘研詩
李端叔銘僧研
躍魚見木石中
銅蟾自滴
雷斧研銘
○端溪龍香硯
臨汝史君黃莘任道所寶龍香硯,端溪石也。史君與其父孝綽,字逸老,皆有能書名,故文房所蓄多臻妙美。硯深紫色,古斗樣,每貯水磨濡,久之則香氣襲人,如龍腦者。云先代御府中物,任道既終,其子材納之壙中。
○歙山斗星硯
歙之大姓汪氏,一夕山居,漲水暴至,遷寓莊戶之廬。莊戶,硯工也。夜有光起于支牀之石,異而取之,使琢為硯石。色正天碧,細羅文中涵金星七,布列如斗宿狀,輔星在焉。因目之為斗星硯。汪自是家道饒益,懼為要人所奪, 【 懼為要人所奪 「要」,津逮本作「惡」。】 祕不語人。每為周旋,人一出,必焚香再拜而視之。方臘之亂亡之矣,僧謙云。
○龍尾溪月硯
三衢徐氏所寶龍尾溪石,近貯水處有圓暈幾寸許,正如一月狀,其色明暗隨月虧盈,是亦異矣。余母舅祝君子與之姻家, 【 余母舅祝君子與之姻家 「子」,原作「予」,據津逮本、討原本改。】 數見之,今不知所在。
○玉蟾蜍硯
吴興余拂君厚家所寶玉蟾蜍硯,其廣四寸而長幾倍,中受墨處獨不出光。云是南唐御府中物。余與許師聖崇寧閒過余氏借觀,時君厚母喪在殯,正懷硯柩側。已而聞袖中嘖然有聲。視之,蜍腦中裂如絲,蓋觸尸氣所致也。
○端溪紫蟾蜍硯
紫蟾蜍,端溪石也。無眼正紫色,腹有古篆「玉溪生山房」五字。藏于吴興陶定安世家。 【 吴興陶定安世家 「陶定安世」,原作「陶安定世」,據津逮本、討原本及本條、牛王宮■〈飠芒〉飯條改。】 云是李義山遺硯。其腹疵垢,真數百年物也。其蓋有東坡小楷書銘云:「蟾蜍爬沙到月窟,隱避光明入岩骨。琢磨黝|出尤物,雕龍淵懿傾澥渤。」安世屢欲易余東坡醉草,未許,而以拱璧易向叔堅矣。即以進御,世人不復見也。
○丁晉公石子硯
黃叔幾為余言,丁晉公好蓄瑰異,宰衡之日,除其周旋為端守,屬求佳硯。其人至郡,前後所獻幾數百枚,皆未滿公意。一日,硯工見有飛鷺翹駐潭心,意非立鷺之所。因令沒人視之,見下有圓石大如米斛,塊處潭中,似可挽取。疑其有異,即以白守。集漁戶維舟出之,石既登岸,轉仄之閒,若有涵水聲。硯工視之,賀曰:「此必有寶石藏中,所謂石子者是也。相傳天產至珍,滋蔭此潭,以孕崖石,散為文字之祥。今日見之矣。」即叢手攻剖,果得一石於泓水中,大如鵝卵,色紫玉也。中剖之為二硯,亟送其一,公得之喜甚。報書云:「硯應有二,何為留一自奉,得無効雷豐城之留莫邪否!此非終合之物也。」守曰:「天下至寶,不可萃于一家,以啟人貪心。」託以解職後面獻,而公以擅移陵寢事,籍其家矣,而硯不知所在。
○金龍硯
余友何持之,滕莊敏之甥,所蓄瑰異,多外舅故物,而有賞鑒。為余言,其親黨氏有先為端州者,得二岩石硯璞,藏之再世矣。後其孫於京師得鐵鏡,背銘高古。有道人請為磨治,云須得美石,有鋒刃而不劌,如端溪石者,發其光彩,則盡善矣。因以一璞付之鏡湖以歸, 【 鏡湖以歸 「湖」,原作「明」,據津逮本、討原本改。】 曰:「是非尤物,硯璞殆希世之珍,非與我百千,不能賞余精識,且出斯寶也。」 【 且出斯寶也 「且出」,津逮本作「研■〈石菐〉」。】 其孫驚異許之,而持璞去。三日來示,曰:「使公見其梗概也。」細視之,則石面脈理深青色,盤絡如柏枝狀,漫不曉其為何等物也。道人索酒引滿,大笑,復持璞去,曰:「後十日可賀,請宿備所償之直,吾將遠遊湖海,不能待也。」及期出硯,硯正圓,中徑七八寸,渾厚無眼,如馬肝色,中盤一金色龍,頭角爪尾粲然畢具。會有知者,即以進御,或言禁中先已有一硯矣。
○呂老煆研
高平呂老,造墨常山。遇異人傳燒金訣,煆出視之,瓦礫也。有教之為研者,研成堅潤宜墨,光溢如漆。每研首必有一白書「呂」字為誌。呂老既死,法不授子。而湯陰人盜其名而為之甚衆,持至京師,每研不滿百錢之直。至呂老所遺,好奇之士,有以十萬錢購一研不可得者。研出於陶,而以金鐵物劃之不入為真。余兄子碩所獲,而作玉壺樣者,尤為奇物。余嘗為之銘曰:「真仙戲幻,煆瓦成金,老呂受之,鑄金作瓦,置之籬壁,以睨其璞,顧彼瓴甓,為有慚德,範而為研,以極其妙。」則金瓦幾於同價。
○澄泥研
悟靖處士王衷天誘所藏澄泥研,正紫色而堅澤如端溪石,扣之鏗然有聲,以金鐵劃之,了無痕亹。或疑是澤州呂老所作,而研首無「呂」字。其製巧妙,非俗士所能為。天誘云,米元章見之,名孫真人研。是非固無所稽考,自是一種佳物也。
○銅雀臺瓦
相州,魏武故都。所築銅雀臺,其瓦初用鉛丹雜胡桃油搗治火之,取其不滲,雨過即乾耳。後人於其故基,掘地得之,鑱以為研,雖易得墨而終乏溫潤,好事者但取其高古也。下有金錫文為真,每研成,受水處常恐為沙粒所隔,去之則便成沙眼,至難得平瑩者。蓋初無意為研,而不加澄濾,如後來呂研所製也。章序臣得之,屬余為詩,將刻其後,云:「阿瞞恃姦雄,挾漢令天下。惜時無英豪,磔裂異肩踝。終令盜抔土,埏作三臺瓦。雖云當塗高,會有石槽馬。 【 會有石槽馬 「石」,津逮本、討原本作「食」。】 人愚瓦何罪,淪蟄翳梧檟。錫花封雨苔,鴛彩晦雲罅。當時丹油法,實非謀諸野。因之好奇士,探琢助揮寫。歸參端歙材,堅澤未渠亞。章侯捐百金,訪獲從吾詫。興亡何復論,徒足增忿ò。但嗟瓦礫微,亦以材用捨。從令瓴甓餘, 【 從令瓴甓餘 「從」,津逮本作「徒」。】 當擅瓊瑰價。士患德不修,不憂老田舍。」
○南皮二臺遺瓦研
魏武都鄴,築三臺以居,銅雀其一也,最為壯麗。後世耕者,得其瓦於地中,好事者斵以為研,號為奇古。歐陽文忠公嘗得於謝景山,作歌以酬之者是也。魏武既破袁紹於冀州,紹死,逐其子譚於南皮,築臺以候望其軍,而名曰袁侯臺。魏文帝與吴質從容遊集於南皮,亦築臺以居,名讌友。至今南皮有二臺,故址在焉。人有得其遺瓦,形製哆大,擊之鏗然有聲。「吾之子薳,取其斷缺者,規以為研,其堅與鐵石,競屢敗斵工之具,僅能窊之,而特潤緻,發墨可用。知昔人創物制器,雖甚微者,皆所不苟,非若後世之簡陋也。」此先君所序。而薳銘之曰:「方崢嶸煥奕於一時之盛兮,詎知夫隆棟必傾而華榱終折。洎毀擲埋委於千載之下兮,孰期乎澡澤薦藉而參夫文房四寶之列。蓋物之顯晦也有時,而事之興廢也常迭。遺材良而質美者,雖亙千古兮,不隨衆物而湮滅。」
○端石蓮葉研
余過嘉禾王悟靖處士,坐閒有客懷,出蓮葉研,端石也。青紫色,有二碧眼,活潤可愛,形製復甚精妙,正如芳蓮脫葉狀,其薄如五六重紙,大如掌,磨之索索有聲,而墨光可鑒也。其人甚惜,不可得。特記其精製,喻研工,終不能為也。
○風字晉研
風字研,石色正青紫相參,無眼甚薄,研心磨已窪下,背綠皴剝,殆非近代物。與墨為入,光灧如漆。王天誘見之,以為晉研。後易銅鑪於章序臣。序臣攜至行朝,為一嗜研貴人力取去。其人所蓄數百枚,而此研為之冠也。
○烏銅提研
烏銅提研,余於錢唐得之。製作非近世所為,柄容墨漿,可半升許。亦為章序臣易去,關子東見之,而銘之曰:「鑄金為觚,提攜顛倒。時措之宜,發於隱奧。寒暑燥濕,不改其操。君子寶之,庶幾允蹈。」
○古斗樣鐵護研
余兄宗勝所用鐵護研,端溪石。正紫色,無眼,古斗樣,溫潤如玉。為滌者墮地,缺其受水處。慨惜之餘,乃取以漆固而鐵護其外,中固無傷也。薳銘之曰:「左瞽馬宮,形則虧矣,胸中之書,震耀百世。」
○吴興許採五研
吴興許採,字師正,字畫規模,鍾司徒,殆窺其妙。自為兒時,已有研癖,所藏具四方名品,幾至百枚,猶求取不已。常言吾死則以研甃壙,無遺恨矣。最佳者,得蔡君謨所寶端溪研一,圓厚寸餘,中可徑尺,色正青紫,緣有一眼才如箸大, 【 有一眼才如箸大 「箸」,原作「著」,並注:「疑箸誤。」此據津逮本、討原本改。】 名之「景星助月」。又得二石,一以分余,玉堂樣,色紺青類洮河石,面有十數暈,金翠周閒,與孔雀毛閒金花正相類,甚宜墨,而不知石所從出。又一端石,古斗樣,長尺餘,馬肝色,下有王禹玉丞相書「玉堂舊物」四字。又圓研下岩石,有二碧眼,中極窪下,溫潤發墨,師正常所用者。莫養正為之銘曰:「圓如月,窪如尊。勿謂其琢削不巧,見謂椎魯無文。即而視之,其中甚溫。」又一端石,玉堂樣者授余,深紫色無眼。余命之曰「端友」,且為之銘云:「君子取友必端,子有韞玉之美,復具眼而知默,祈漸摩以窮年,何為子之三益也。」 【 何為子之三益也 津逮本無「何」字。】
○趙水曹書畫八硯
水曹趙竦子立,文章翰墨皆見重於前輩。薳先博士為徐州學官日,趙獻狀開鑿呂梁百步之嶮,置局城下,最為周旋。其重定華夷圖,方一尺有半,字如蠅頭,而體製精楷。蘇州張珙妙於刊鑱,三年而後成。甚自祕惜,不易以與人,與其所獲丁晉公家王右軍小楷樂毅論,櫝藏自隨,得之者以為珍玩。先子所得,才三四數也。其所用硯,端石長尺餘,闊七八寸,溫潤宜墨。云端石若此大者至艱得,求之十年而後獲。上下界為八硯。云性懶滌硯,又不奈宿墨滯筆,日用一硯,八日而周,始一濯之,則常用新硯矣。故名八面受敵云。
○趙安定提研製
研譜稱唐人最重端溪石,每得一佳石,必梳而為數板,用精鐵為周郭。青州人作此,至有名家者,歷代寶□。余於崇寧閒見安定郡王趙德麟丈所用一枚,作提研製。紹興四年復拜公于錢塘湧金門賜第,出研案閒云:「生平玩好,盡喪盜火。而此研常所受用,復外拙, 【 復外拙 「拙」上,津逮本、討原本有「樣」字。】 貪者不取,得周旋至今。」余亦撫之悵然也。近章伯深偶於錢塘鐵肆中得一枚,絕與趙類而非是也。求易余東坡所畫鵲竹而得之。工製堅密,今人不能為也。
○龍尾溪研不畏塵垢
涵星研,龍尾溪石,風字樣,下有二足,琢之甚薄。先博士君得之於外姪黃材成伯。黃以嗜研求為婺源簿。既至,顧視一老研工甚至。秩滿而研工餞之百里,探懷出此研為贐,且言:「明府三年之久,所收無此研也。」黃始責其不誠,工云:「凡臨縣者,孰不欲得佳研。每研必得珍石,則龍尾溪當泓為鯨海不給也。此石歲採不過十數,幸善護之。」然研如常研,無甚佳者,但用之至灰埃垢積,經月不滌而磨墨如新,此為勝絕耳。先子性率,不耐勤滌,得此用之終身云。莫養正為之銘曰:「膚寸之珍,雲蒸霧出。小而有容,如摩詰室。老何肺腸,與之為一。季子受之,周旋勿失。」
○鄭魁銘研詩
永嘉林叔睿所藏端石,馬蹄樣,深紫色,厚寸許,面徑七八寸,下有鄭魁銘詩。隸字甚奇,云:「仙翁種玉芝,耕得紫玻璃。磨出海鯨血,鑿成天馬蹄。潤應通月窟,洗合就雲溪。常恐魍魎奪,山行亦自攜。」研之妙美,盡於銘詩,而末句所寄,旨哉。
○李端叔銘僧研
比邱了能,蓄端研古斗樣,青紫色,有二眼,碧暈活潤。背有李端叔銘云:「踏碓是向上機,不識字是第一義。遂乃傳子傳孫,至今為祥為瑞。有美了能比邱,人上長出一頭。名字半露消息,伎倆非聞思修。發明前身不識字,後身湧出江河流。墨可泐,一能兩身,具眼者識。」李丈家集遺此銘,故錄之。
○躍魚見木石中
徐州護戎陳臯供奉,行田閒遇開墓者,得瑪瑙盂,圓淨無雕鏤紋,盂中容二合許,疑古酒巵也。陳用以貯水注硯,因閒硯之中有一鯽, 【 因閒硯之中有一鯽 「因」,原作「田」,據津逮本、討原本改。】 長寸許,遊泳可愛。意為偶汲池水得之,不以為異也。後或疑之,取置缶中,盡出餘水,驗之魚不復見。復酌水滿中,須臾一魚泛然而起,以手取之,終無形體可拘。復不可知為何寶也。余視之數矣。時水曹趙子立被旨開鑿呂梁之嶮,辟陳督役,目覩斯異。因言其頃在都下,偶以百錢於相國寺市得一異石,將為紙鎮。遇一玉工求以錢二萬易之。趙不與,玉工歎息數四,曰:「此寶非余不能精辨,餘人一錢不直也。」持歸幾年,了無他異。其季子康不直工言,以斧破,視之中有泓水,一鯽躍出,撥刺于地,急取之亡矣。是亦斯盂之類也。余又記虜庭雜記所載,晉出帝既遷黃龍府。虜主新立,召與相見,帝因以金盌魚盆為獻。金盌半猶是磁,云是唐明皇令道士葉法靜治化金藥成,點磁盆試之者。魚盆則一木素盆也,方圓二尺中有木紋成二魚狀,鱗鬣畢具,長五寸許。若貯水用,則雙魚隱然湧起,頃之遂成真魚。覆水則宛然木紋之魚也。至今句容人鑄銅為洗,名雙魚者,用其遺製也。
○銅蟾自滴
古銅蟾蜍,章申公研滴也。每注水滿中,置蜍研仄,不假人力而蜍口出泡,泡殞則滴水入研,已而復吐,腹空而止。米元章見而甚異之,求以古書博易,申公不許,後失之。或見之寶晉齋。申公之孫伯深云。
○雷斧研銘
余經霅川,偶得數雷斧於耕夫,雖小大不等而體皆如玉,因擇其厚者窪而為研。膚理銳澤,取墨磨研而墨光可鑒。但恨其大而薄者,不容窪治,則以鐵為周郭,如青州提研所製,亦几案閒一尤物也。因銘之曰:「石化殞星,龍雨刀槊。是從震霆,散墜風雹。形實斧也,其質玉璧。窪而為硯,以資銳澤。與翰墨而周旋,誅姦諛之死魄。」
●春渚紀聞卷第十 記丹藥
記丹藥
序丹竈
風翔僧煅朱鎔金
居四郎伏硃煅丹砂
瓢內出汞成寶
丹陽化銅
煅消愈疾制汞
點銅成庚
草制汞鐵皆成庚
糝製
市藥即乾汞
藥瓦成金
變鐵器為金
○序丹竈
丹竈之事,士大夫與山林學道之人,喜於談訪者十蓋七八也,然不知皆是仙藥丹頭也。自三茅君以丹陽歲歉,死者盈道,因取丹頭點銀為金,化鐵為銀,以救饑人,故後人以煅粉點銅者,名其法曰丹陽。以死砒點銅者,名其法曰點茆。亦有取丹頭初轉,伏朱以養黃茆,死磂以乾汞,如漢之王陽婁敬,唐之成弼,近世王捷,成鵶嘴金以助國用者,不可謂世無此法也。但得之者,真龜毛兔角,而為之致禍者,十八九也。如東坡先生楊元素內相,皆密受真訣,知而不為者。章申公、黃八座道夫皆訪求畢世,費資鉅萬,而了無一遇者。
○風翔僧煅朱鎔金
東坡先生初官鳳翔日,遇一老僧謂之曰:「我有煅法,欲以相授,幸少憇我廬也。」坡語僧曰:「聞之太守陳公,嘗求而不與。我固無欲,乃以見授,何也?」僧曰:「我自度老死無日,而法當傳人。然為之者,多因致禍,非公無可授者,但勿妄傳貪人耳。」後陳公知坡得之,懇求甚力,度不可不與。陳得而為之,不久果敗官而歸。其法以一藥煅朱,取金之不足色者,隨其數,每一分入煅朱一錢,與金俱鎔,既出坯,則朱不耗折,而金色十分耳。潁濱遺老亦詳記之,龍川錄云。
○居四郎伏硃煅丹砂
密院編修居世英之父居四郎者,少遇異人,得煅朱法。其法取辰錦顆塊砂,不計多少,以一藥鋪蓋煅之,朱已伏火,即日用炭火二兩空養,不論歲月,要用即取水銀與足色金對母結成母砂子,取煅朱細研,以津調勻,塗砂毬上,熾炭十斤,籠砂煅之,俟火半紫焰起,去火出寶,淬梅水中則俱成紫磨金,不再坯溶,便可製器用也。而老居未嘗對人言,亦未輙用一錢也。臨終呼世英語之曰:「我之煅法,世唯語韓魏公矣。非魏公德業之厚,餘人不可授也。我亦不當授汝,汝分中合得,後自當有授汝者。然亦素知我有此法,必費妄求訪,以盡資用。」因語數法,皆不能成寶,世謂爇法者授之。并語目睹數人,緣此而致禍者,以戒之。
○瓢內出汞成寶
承議郎賀致中為余言,任德翁之猶子嘗隨德翁入都,■〈舟羲〉舟相國寺橋,遇一道人邀坐茶肆,手出小藥瓢云:「吾視官人蓋留心丹竈有年,而未有所得者。今能施我百錢,當以此瓢為贈。夜以水銀一兩投中,翌早收取二兩乾銀也。」任意謂必無此理,然亦不能違其請,傾篋得百錢與之,袖瓢而歸。夜取汞試納瓢中,置之枕閒,次夕醉中探手撼瓢,則其聲董董然,汞如故也。置之不復視。一日德翁須汞為用,任欣然取器分取,既傾器中,則堅凝成寶矣。入火烹煉,了無耗折。自此夕注晨取,無不成寶者。蓋真仙丹藥所製,汞感丹氣,自然凝結。但不知出瓢始凝之理,向使在瓢即堅,則破瓢而取,止於一作而已。此亦真仙神化無方,非塵凡之可理度者。任無妻孥之累,資用素窘。既日獲一星之利,於是厚為己奉。不踰年,一病而卒,瓢亦隨失之也。
○丹陽化銅
薛駝,蘭陵人,嘗受異人煅砒粉法,是名丹陽者。余嘗從惟湛師訪之,因請其藥,取藥帖,抄二錢匕相語曰:「此我一月養道食料也,此可化銅二兩為爛銀,若就市貨之,煅工皆知我銀,可再入銅二錢,比常直每兩必加二百付我也。」其藥正白,而加光璨,取棗肉為圓,俟溶銅汁成,即投藥甘鍋中,須臾,銅中惡類如鐵屎者, 【 銅中惡類如鐵屎者 「中」,津逮本、討原本作「汁」。】 膠著鍋面,以消石攪之,傾槽中,真是爛銀,雖經百火,柔軟不變也。此余所躬親試而不誣者,後亦許傳法,而賊亂不知所在矣。
○煅消愈疾制汞
姑蘇查先生得煅消石法,章申公與之為莫逆,而法不傳也。嘗遇一病僧而憫之,取消作盂,令日煎水飲之。服之月餘,病良已。僧有周旋,過而詢其由,以飲煎水為言,是僧素知查術,曰:「此伏消所成也。當取汞置盂中,就火試之。」果致汞死。僧更以為希世之遇,即往禮謝再三,且語其盂之異,復懇求其法。查曰:「法固未易傳,而前盂用力將竭,可攜來為公加藥為之也。」僧取盂授查,即碎盂別鎔,門臨大河, 【 門臨大河 「門」,原作「所」,據津逮本、討原本改。】 俟消成汁,即鉗投水中,曰:「我初但欲起師之疾,不意無厭至此也。」僧懊恨而歸。
○點銅成庚
法空首座無相師,霅川人,與余為姻家,待制公沈純成之季也。一舉不第,遂祝髮以求出世。法閒亦留心煅事,嘗於焦山與僧法全語及點化,而全云:「我術正是點茆耳。」空曰:「出家兒豈當更學此,若一有彰敗,則所喪多矣。」全曰:「我法異此,止以一藥點銅為金,而所患制銅無法,於骨董袋中攜行,或為人所窺爾。」因出一紙裹視空,質溪沙也,而加重。且抄數錢匕,令空烹之。通夕不能成汁,呼全訊之,全笑曰:「人得此,視之溪砂也,豈知實銅耶!」復取白藥少許投之,砂始融化,出火視之,真金也。空拜禮稱贊云:「目所未見也。」復日加延款,且請其術,全曰:「我不惜術,但我有前誓,且恐起貪人妄費之心,反致奇禍,實無益於人也。」請為師言其自也。我年二十無家為道人,同侶三人,共學丹竈,歷年無成。因紹聖元年七月十五日相語曰:「我輩所學,遊訪未遠,今當各散行以十年為期,却以此月此日會于此地。道人無累,是日不至,即道死矣。」遂舉酒為約,三人者散往川、陝、京、洛閒,我即留二浙。轉首之閒,忽復至期。出豐樂橋,三人者次第俱集,相待歡甚, 【 相待歡甚 「待」,原作「持」,據津逮本、討原本改。】 劇飲數日,各出所得方訣參較之。內一茆法差似簡易,即試為之,而銅色不盡。一人曰:「我於成都藥市遇一至人,得去暈藥,彼云奇甚,而我未試也。」因取同烹,而色益黃,意謂藥少未至,增藥再烹,及出坯中,則真金矣。更相驚喜,袖市肆中,云良金也。衆復相與謀曰:「常聞京師欒家金肆為天下第一,若往彼市之無疑,則真仙祕術也。」袱被而行。至都,以十兩就市,欒氏取其家金較之,則體柔而加紫焰,即得高直以歸。時共寓相國寺東客邸中,復相慶曰:「我輩窮訪半生,今幸遇此,可以安心養道矣。萬一未能免俗,則飲酒食肉,可畢此生。今當共作百兩,分以為別。」即市半邊官醞,大嚼酣飲而烹銅。不虞銅汁濺發,火延于屋,風勢暴烈,不可救撲。火馬四至,三人者醉甚,而我獨微醒,徑破烟焰,從稠人中脫命而出。懼有捕者,素善泅,即投汴水順流而下,度過國門下鎖始敢登岸。方在水中,即悔過祈天,且誓為僧及不復再作。或遇幹大緣事不能成就,當啟天為之,不敢毫髮為己用也,況敢傳人乎。若首座有未了緣事,可與衆集福者,我當分藥點治,雖百兩不靳也。空既聆其說,亦不敢深逼之。一旦不告而去,後不知所在。其徒三人,二人醉甚不支焚死,一人就捕受杖,亦數日而卒。
○草制汞鐵皆成庚
朝奉郎劉筠國言,侍其父吏部公罷官成都。行李中水銀一篋,偶過溪渡,篋塞遽脫,急求不獲,即攬取渡傍叢草,塞之而渡。至都久之,偶欲求用, 【 偶欲求用 「求」,津逮本、討原本作「汞」。】 傾之不復出,而斤重如故也。破篋視之,盡成黃金矣。本朝太宗征澤潞時,軍士於澤中鎌取馬草,晚歸鎌刀透成金色,或以草燃釜底,亦成黃金焉。又臨安僧法堅言,有歙客經於潛山中,見一蛇其腹漲甚,蜿蜒草中,徐遇一草,便嚙破以腹就磨,頃之漲消如故。蛇去,客念此草必消漲毒之藥,取至篋中。夜宿旅邸,鄰房有過人方呻吟牀第閒。客就訊之,云正為腹漲所苦。即取藥就釜,煎一盃湯飲之。頃之,不復聞聲,意謂良已。至曉,但聞鄰房滴水聲,呼其人不復應,即起燭燈視之,則其人血肉俱化為水,獨遺骸臥牀,急挈裝而逃。至明,客邸主人視之,了不測其何為至此,及潔釜炊飯,則釜通體成金,乃密瘞其骸。既久經赦,客至邸共語其事,方傳外人也。
○糝製
嘉禾墨工沈珪,言其賣墨廬山,過僧了希,語及丹竈。夜宿其廬,希探篋取一藥示沈,正琥珀色,秤取二錢重, 【 秤取二錢重 「秤」,津逮本作「稱」,下同。】 用水銀一兩,同入鐵銚中,以盞覆之,置火上。頃之,作嬰兒聲,即開視,以秤秤之,并藥成一兩二錢黃金矣。希言此是死硫也。又言臨安一山寺前,有翁媼市餅餌為給。而寺有僧,日出坐其肆,凡二十年。察其翁媼日用無過費,而純質如一。一日密語之曰:「我有乾汞法,未嘗語人,念爾翁媼甘貧於餅肆, 【 念爾翁媼甘貧於餅肆 「餅肆」,津逮本作「井市」。】 且老矣,可坐受安逸。」翁媼即謝而受其方,并面乾汞示之。數日翁媼復攜餅餌造僧房,見僧云:「誠謝老師見惠祕方,以休養二老。然老夫婦亦自有一薄術,自謂不作不食,不敢妄享,甘心餅肆,以畢餘生也。」乃出藥於僧前,取汞糝製,即成黃金矣。老僧慙恧,禮謝翁媼云:「吾二十年與神仙俱而不知,真凡骨也。」翁媼既歸,明日僧出訪之,則空室矣。
○市藥即乾汞
朝奉郎軍器監丞徐建常,余姊丈也,建安人。其父宣義公,故農家子。後以市藥為生,性好施惠,遇人有急難,如在己也。貧乏求濟,傾資與之不吝焉。暇日乘舟至郡,與一道士同載,如舊相識。道士從容謂公曰:「子有陰德,我所祕乾汞法,當以授子,可廣所施也。」即疏方示公,并令公市藥與汞,取汞置鐵銚中,以藥少許糝上,復以器覆之,置火上。須臾,聞銚中嬰兒聲,即揭器視之,汞已枯矣。公徐取汞,并以所示方裹之,以謝道士曰:「我之薄施,未足及物,要當竭力所致為之,此不願為也。天或下憫我未有子,倘遣吾得一起家之子,是吾願也。」即投汞與方潭水中。道士笑謝曰:「非我所及也。」是歲,建常生。至年十四始令從其姊丈陳庸器讀書,且囑之曰:「吾待汝十年遊學,若至期不第,即還代我掌藥肆也。」建常十八歲考中上舍高等,二十四果於李常寧榜中登科, 【 二十四果於李常寧榜中登科 「寧」,津逮本作「季」。】 如公約也。
○藥瓦成金
李樞公慎,副車李瑋之曾孫,云其季公雄帥祕藏王先生手化金瓦,遇好事常出而示之。且言初長主召捷至,為設酒,謂之曰:「聞先生能化金,可得一見否?」捷曰:「此亦戲劇耳。」時坐爐側,捷令取新瓦一片,手段之,取所酌酒盃,置湯鼎上,投瓦其中,抄少藥糝上,復注湯滿盃。酒散,湯已耗半,取瓦視之,則兩角浸湯處,皆成紫磨金,而一角元是新瓦也。又餘杭陳祖德云,嘗見呂吉甫家藏婁敬所化藥金,重三十兩,元是片瓦,而布紋仍在也。
○變鐵器為金
閤門宣事陳安止云, 【 閤門宣事陳安止 「止」,津逮本作「正」。】 其姻家留朝請者, 【 其姻家留朝請者 「留」,津逮本、討原本作「劉」。】 在鎮江常延顧一道人,臨行借取案閒鐵銚,云欲道中煖酒用, 【 云欲道中煖酒用 「欲」,原作「與」,據津逮本、討原本改。】 既與之。數日,其子相遇泗上,道人以紙數重封銚還留,囑曰:「慎勿遺墜。」至家呈其尊,因大笑曰:「銚不直百錢,何用見還,又封護如此其勤也。」即置之閒處。一日取銚作糊,既滌濯之,視銚柄有五指痕,及轉握處皆成紫金色。驚歎累日,傳玩親友,無不歎賞者,蓋是其真氣所化也。
●附錄
各家著錄和論跋選輯
○各家著錄和論跋選輯
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 【 (卷十一小說家類)】 :春渚紀聞十卷,浦城何薳撰。自號寒青老農。東坡所薦為武學博士,曰去非者其父也。
馬端臨文獻通考 【 (卷二百十七)】 :春渚記聞十卷,陳氏曰浦城何薳撰,自號韓青老農。東坡所薦為武學博士,曰去非者,其父也。
宋張邦基墨莊漫錄 【 (卷八)】 :何薳子楚作春渚紀聞云,關子明易傳、李衛公對問,皆阮逸著撰。予考之唐藝文志及本朝崇文總目,皆無之。子楚之言或然也。又云龍城記乃王銍性之作;樹萱錄劉燾無言作。予謂性之之偽作龍城記果不誣,而樹萱錄,唐書藝文志小說類自有此名,豈無言所作也。此書所載諸事,近於寓言,而諸篇詩句皆佳絕,蓋唐人之善詩者為之。如「江聲兼小雨,暝色入啼猿」;「藕隱玲瓏玉,花藏縹緲容」;「紅樹醉秋色,碧溪彈夜絃」;「網斷蛛猶織,梁空燕不歸」皆警絕,非近人所能也。
又,卷五:禁中舊有鴨脚子四本,俗謂之銀杏,大皆合抱。其三在翠芳亭之北,歲收實至數斛,而所托陰隘,無可臨賞之所;其一在太清樓之東,得地顯敞,可以就賞,而未嘗著花也。裕陵嘗臨觀而興嘆,以為事有不能適人意者如此。越明年,一枝遂花而結實至十餘,瑩大可愛。裕陵大悅,命宴太清樓嘗之,分賜禁從有差。迨次年則不復花矣。中官帶御器械石璘者,老於禁掖供奉,常為何正臣去非言之,正臣嘗記是事,且謂凡草木之華實,蓋有常性,人主者為起一念,乃能感格穹壤,使陰陽造化之功,為之巧順曲從,以適其一時之所欲。豈為天子者,凡一言動。致穹高之鑒聽,若影響之速耶。由是觀之,為人上者,使有宋景公之言,時發於誠心,則召應豈俟終日哉。正臣所論如此。邦基嘗以正臣之子薳子楚見其手書,因復記之。
姚土麟春渚紀聞序:余生平以淹洽駿敏,心所欽下者,惟沈虎臣,家有異篇。得恣繙借,拓我見聞者,亦惟虎臣。此帙為宋浦城何薳著,虎臣籤架所副。言自野駝飲水已上錄自名舊,墨記已下更從秘本鈔補。中雖知有遺脫,不妨作半璧寶藏也。加以句抹字竄,朱墨狼藉,質訂不翅再三,而余從埽塵之後,更得一將敝箒,至於故闕難通,寧兩置以佳本。其書所載,多神僊藝術耳目外事。而事每及於杭苕就李,以其作烏墩寓公耳。他如瑩中兩言,姚麟置對,及徐仁旺山前後之爭,周正夫人君所論,只一宰相諸條,皆於後來大有警省,不可謂稗雜簧聽也。案薳父去非,曾為東坡表薦武學教授,復為奏充太學博士,後左調教授徐州,更請補一館職,不報。且言其筆勢雄健,得秦漢風力,不肯苟合於時,公卿莫為推轂。則薳之撰著,亦庶乎不媿父風矣。海鹽姚士麟。
毛晉汲古閣書跋春渚紀聞跋:江南藏書家,指不易屈。姚叔祥謂沈虎臣多蓄隱異,遂抽伊架上何薳春渚紀聞,與陳眉公梓入秘笈。亦知有脫遺。余今喜得全本,凡十卷,亟公同好,据云野駝飲水已上,錄自名舊家。今按此止五卷,其中劉仲甫國手碁、魚菜齋僧、李朱畫三則,或失一葉,或失五行,後又補記墨二十三則。凡東坡事實、詩詞事略及琴研丹藥種種失載,故云所載多神仙耳目外事。豈知紙窗竹屋間珍玩,一一具在。然半璧亦能寶藏,叔祥可謂身到處莫放過矣。因錄其跋於右。去非字正通,浦城人。琴川毛晉識。
汲古後人毛扆春諸紀聞跋:春渚紀聞,姚叔祥止半部。先君購得抄本十卷,欣然付梓。扆後復得宋刻尹氏本,命德兒校之。九卷中,抄本脫一葉,家刻仍之。 【 南皮遺瓦脫後,烏銅提研脫前,蓮葉風字全缺。】 蓋前輩抄書,板心書名數目俱不寫,往往致有此失。急影寫所缺,并目錄八紙,裝入家刻,以存宋本典型如此。嗟乎,據叔祥跋語,方其得之也,句抹字竄,朱墨狼藉,質訂不翅再三。而先君所得抄本,又益其半,就其半而校之,則或益一葉,或益五行,固為大快矣。而九卷缺文,直至宋刻而始全。只此一書,幾經辛苦。是則凡留心校勘者,其可不廣搜秘笈,精詳攷訂哉。惜其板歸叔兄,今質他所,不得即為補刊,與天下好學者共之。為深悵爾。汲古後人毛扆。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 (卷一二一子部雜家類):】 春渚紀聞十卷 【 江西巡撫採進本】 宋何薳撰。薳浦城人,自號韓青老農。其書分雜記五卷,東坡事實一卷,詩詞事略一卷,雜書琴事附墨說一卷,記研一卷,丹藥一卷。明陳繼儒祕笈所刊,僅前五卷,乃姚士麟得於沈虎臣者。後毛晉得舊本補其脫遺,始為完書,即此本也。薳父曰去非,嘗以蘇軾薦得官,故記軾事特詳。其雜記多引仙鬼報應,兼及瑣事,如稱劉仲甫奕棋無敵,又記祝不疑勝之兩條,自相矛盾,殊為不檢。又蔡絛鐵圍山叢談稱前以弈勝仲甫者為王憨子,後以奕勝仲甫者為晉士明,與祝不疑之說亦不合。殆傳聞異詞歟。張有為張先之孫,所作復古編今尚有傳本,而此書乃作章有,則或傳寫之譌,非薳之舊也。
胡玉縉撰王欣夫輯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補正 【 (卷三十七雜家類):】 春渚紀聞十卷。薳,浦城人,自號韓青老農。薳父曰去非,嘗以蘇軾薦得官,故記軾事特詳。其雜記多引仙鬼報應,兼及瑣事,如稱劉仲甫奕棋無敵,又記祝不疑勝之兩條,自相矛盾。殊為不檢。
案薳字子遠。李慈銘荀學齋日記壬集下 【 六五】 云:「薳為博士去非之子,故是書極推東坡,載其逸事甚多,其餘大率談諧瑣事及神怪果報,乃說部之下者,然亦足資談助。」
鄭翼謹案:薳字子遠,見宋詩紀事及儀顧堂跋,而墨莊漫錄八、容齊隨筆十六並作子楚,薳為楚姓,作子楚亦確。
清永瑢四庫全書簡明目錄 【 (卷十三子部雜家類):】 春渚紀聞十卷,宋何薳撰。凡雜記五卷;東坡事實一卷;詩詞事略一卷;雜書琴事附墨說一卷;記研一卷;記丹藥一卷。其特述蘇軾者,薳父去非為軾所薦士也。
邵懿辰增訂四庫簡明目錄標注:
春渚紀聞十卷宋何薳撰。此書雜記荒誕,品格甚低。
津逮秘書本 浦城遺書本 祕笈本不全 學津討原本
續錄 宋刊本九行十八字 民國七年上海涵芬樓鉛印本
傅增湘藏園羣書題記 【 (卷四)】 明鈔春渚紀聞跋:此天一閣舊藏,余昔年得之上海坊市者。棉紙藍格鈔本,半葉九行,行二十字。目錄後有臨安府太廟前尹家書籍鋪刊行一行。此即毛斧季所謂宋刻尹氏本也。按此書各家目錄無宋刻本,惟皕宋樓藏有明嘉靖丙戌鈔本,為述古堂遺物,中有校筆題崇禎庚寅從宋本校一過,下署潛在二字。陸氏未知其人,實則為毛子晉別號也。然其書無可踪迹矣。明代刻本首為寶顏堂秘笈,次為津逮秘書。秘笈本只六卷,以汲古閣本核之,其卷一至卷六之野駝飲水形條,為汲古之卷一至五,其卷六後半記墨各條乃汲古卷八中之文,餘則均付闕如。蓋姚叔祥得其本於沈虎臣架上,付陳眉公刻之,亦知其脫遺,斧季固謂叔祥所得止半部也。後毛子晉得鈔本十卷,刊入津逮秘書,惟卷九內尚有缺葉一番,久之,斧季復得宋刻尹氏本,乃影寫卷九所缺之葉,並目錄補入家刻本中。惟其時書版已歸泰叔,且質之他人,雖幸鈔全而原書未能補刊,故至今通行津逮本闕葉依然如舊。前歲於友人許覯斧季手校原書,因取津逮本移錄一通,凡南皮遺瓦研之後,半烏銅提研之前半,及蓮葉研風字研二條幸得據以增入,其他卷內脫佚至一二行者,更藉此補訂完密,為之欣快無已。嗣收得此寫本,檢斧季原校,逐卷參考,咸脗合無遺,乃知斧季所見信為宋槧,而天一閣此本正從宋槧而出,益可徵信矣。學者試取抱經拾補證之,或可供研索之資乎。至近世浦城遺書學津討原於此書皆經覆版,其脫葉亦已補完。然浦城本得自都門之傳鈔,學津本出於邵氏之轉校,不若余目見斧季之筆手披天一之藏更為獨得驪珠也。
傅增湘雙鑑樓善本書目卷三:春渚紀聞十卷,明鈔本九行十九字,目前有臨安府太廟前尹家書籍鋪刊行一行,天一閣藏書。
黃丕烈士禮居藏書題跋記 【 (卷四子類)】 ,春渚紀聞十卷 【 校宋本】 :春渚紀聞校宋本在郡中楊氏,係毛斧季手校津逮本。余經借校一本,旋為錢唐何夢華易去。續又收得一舊鈔本,枚菴吴君復臨毛校,自以為盡美矣。頃又借得一藍格鈔本,較勝於余藏,為手校其異,讐之至再,因記至此本之善尚容詳述。癸酉七月二十六日燈下,復翁識。 【 在末卷後。】
此本紅筆凈(按「凈」原空闕,据蕘圃藏書題識補。)校藍格鈔本,雖誤字亦盡校出,存其面目也。藍校鈔本向藏郡中某家,售諸書賈,賈轉售諸執經堂張氏。一日,過訪張君訒菴,欲向余借是書舊鈔本吴枚菴校宋者。余問故,以新得藍格鈔本對。急就觀之,鈔較舊於余所藏者,遂假歸校讐,頗有佳處。蓋行欵雖非宋本,而與宋本時有合者,此可信也。爰志原委於卷首云,復翁。 【 在卷首。】
師儉堂楊氏藏有毛斧季跋校宋本春渚紀聞。余借校一過,其書後為錢唐友人何夢華取去。後又得一舊鈔本,所脫與毛本同,而行欵殊,與校宋合。余弟手補目錄,未經校勘也。茲因得借藍格舊鈔本校此本,覆取楊本再校,始知舊鈔與宋刻不甚遠也。凡毛校皆用黃筆,毛校亦有朱黃二筆之異,復於本處著之,復翁校畢識。
余校藍格本訖,復取毛斧季校宋本覆校,即付裝池,謂可了事矣。適又借得周香嚴書屋藏紅格本略校一過,是書舊藏朱象玄曹秋岳兩家,亦古本。然係鈔本,且校者未著所自,不敢輕信,故未循行細校,但取與藍格本、毛校本及此刻有異同者校之,以見字句之是者,當知何去何從耳。蓋毛校究係宋本佳者,固當據以見各本之非謬者,亦當存,以見各本之是,悉出後人校勘,故余不憚再三覆校也。癸酉九月十七下午校紅格本畢,并識。復翁。
吴枚菴手校舊鈔本,西畇草堂陳氏於甲戌十二月歸去,案頭止此一本矣。復翁記。 【 以上各跋均在末卷後。】
嘉慶丁丑仲秋,坊友以浦城祝氏留香室所刻書數種示余,其中有何博士備論及何薳春渚記聞。余始初但見備論,取對,舊藏鈔本,都合。知前所刻非泛然者。後因索觀春渚紀聞,其後載有拙跋,知此刻即據余校本。而余之校本蓋曾為錢唐友人何夢華携去故也,末有祖之望跋,謂既刻備論又刻紀聞,俾何氏喬梓著述並傳,此真盛德事也,因記於此。復翁。 【 在卷首。】
余於春渚紀聞讐校至再至三,可謂豪髮無遺憾矣。閩省且據余校本入刻,自謂余不負古書,書亦不負余也。戊寅初冬又獲有明人影宋鈔本,取校毛校,時有佳處,且可據以證各本之不同,而歸於一矣。雖訛謬不無,大約影鈔時失之,或宋本誤也。並記復翁。 【 在末卷後。(以上蕘圃藏書題識卷五子類有著錄)】
黃丕烈蕘圃藏書題識 【 (卷五子類),】 春渚紀聞十卷 【 吴枚庵校明寫本】 :毛斧季手校本在虛白堂楊氏。余曾借校並補脫葉及目錄。今夏復收得此目錄,仍闕如,遂手補之,至所校與毛校有異與否,尚容續勘也。甲子冬日蕘翁記
陸心源儀顧堂題跋 【 (卷五)】 春渚紀聞跋:春渚紀聞十卷,題曰韓青老農何薳撰。毛子晉校宋明抄本前有錢曾之印四字,白文方印;遵王二字朱文方印;孫從沾印白文方印;慶增氏朱文方印。後有錢曾二字,朱文腰圓印;述古堂圖書記,朱文長印;孫慶增家藏,朱文方印。蓋汲古閣藏書後歸述古堂,又歸孫慶增者也。末有嘉靖丙戌菊月望日謄錄一行。又有崇禎庚寅以宋本校一過,潛在一行。潛在者,毛子晉之號也。案薳字子遠,浦城人。父去非,喜論兵箸,有備論二十八篇,為東坡所奏進。薳博學多聞,工詩喜鼓琴,見章惇蔡京相繼柄國,時事日非,遂不仕。以父為軾所知,凡軾遺文佚事,小辨雜說,無不收誦。先是去非葬于富陽之韓青谷。薳卜築韓青,以保先塋,自號韓青老農。好為青麻短製,時曳曲竹謦欬林莽中,步登半峰,以望江潮。吴中人翕然好之,比之和靖處士林逋。云見福建通志。
陸心源皕宋樓藏書志 【 (卷五十七),】 春渚紀聞十卷 【 明抄本述古堂舊藏,】 宋韓青老農何薳撰。嘉靖丙戌菊月望日謄錄。無名氏手跋曰:崇禎庚寅從宋本校一過。潛在。
廬文弨羣書拾補:春渚紀聞,宋浦城何薳著。十卷。宋刻每葉十八行,行十八字。明虞山毛氏有刻本,其九卷中脫去一葉,其後人斧季得見全本,未及補梓。今據其影鈔者補錄於此,此條係南皮二臺遺瓦研,薳銘之曰「方崢嶸煥奕於一時之盛兮,詎知夫隆棟必傾而華榱終折。洎毀擲埋委於千載之下兮,孰期乎澡澤薦藉而參夫文」下缺。 【 (按盧補南皮遺瓦後、端石蓮葉研、風字晉研、烏銅提研前略)】
周中孚鄭堂讀書記 【 (卷五十六)】 :春渚紀聞十卷 【 學津討原本,】 宋何薳撰。 【 薳,自號韓青老農,浦城人。】 四庫全書著錄,書錄解題、 【 小說家類。】 通考、 【 小說家。】 宋志俱載之。宋志作十三卷,豈誤衍一字歟。是編凡分六類,曰雜記,曰東坡事實,曰詩詞事略,曰雜書琴事 【 墨說附。】 曰記硯,曰記丹藥。而雜記居其五卷,餘各一卷。其特述東坡者,薳父去非為東坡所薦士也。東坡表薦去非,且言其筆勢雄健,得秦漢風力。則薳之撰著,亦庶乎不愧父風矣。惜其雜記中喜談仙鬼報應之事,有失儒家軌範耳。此本明姚叔祥得自沈虎臣家,陳眉公載入普祕笈者,僅前五卷。毛子晉購得全本,刊入津逮秘書,後其子斧季復得宋刻,知第九卷中尚有脫字,而未及補刊。至張若雲取盧抱經羣書拾補補入,而邵閬仙又借黃蕘圃家所藏宋本校其訛舛之字,若雲跋而刊之,並載叔祥子晉斧季三跋於後。說郛所收,僅節錄一卷云。
李慈銘越縵堂讀書記:春渚紀聞,宋何薳撰。閱何薳春渚紀聞。薳為博士去非之子,故是書極推東坡,載其逸事甚多;其餘大率談諧瑣事,及神怪果報,乃說部之下者,然亦足資談助。 【 光緒戊子(一八八八)二月二十三日】
王文進文祿堂訪書記 【 (卷三)】 :春渚紀聞十卷,宋何薳撰。明范氏天一閣鈔本,半葉九行,行二十字。目後有臨安府太廟前尹家書籍鋪刊行一行。
清郝玉麟福建通志 【 (卷四十七)】 :何去非字正通,浦城人,累舉不第。元豐五年廷對論用兵之要,非通儒碩學不能,神宗異之,行即殿陛,問何以知兵對,曰:「臣聞文武一道,古之儒者未嘗不知兵。」神宗喜授武學校諭,使校七書兵法。元祐中,蘇軾見其文,曰:「此班、馬匹也。」薦於朝,詔加承奉郎,出為徐州教授,歷判廬州卒。有文集二十卷,備論四卷,司馬法講義三卷,三略講義三卷。子薳有春渚紀聞十卷。
宋詩紀事 【 (卷四十四何薳)】 :薳字子遠,號韓青老農,浦城人,去非之子,東都遺老,入南渡尚存,著春渚紀聞。
張元濟涵芬樓燼餘書錄 【 (子部)】 :春渚紀聞十卷,明影宋鈔本,五冊,項藥師舊藏。是書前五卷,陳繼儒刊入祕笈,其後毛子晉得舊本,補其脫遺,刊入津逮祕書,然第九卷中仍缺一葉,盧抱經獲見足本,以其所補輯入羣書拾補中,是為明人鈔本,完整無闕。目後有臨安府太廟前尹家書籍鋪刊行一行。藏印 【 檇李項 寶墨 萬卷藥師藏 齋記 堂記】
張海鵬學津討原春渚紀聞跋:春渚紀聞十卷。姚叔祥得自沈虎臣家及陳眉公祕笈者僅五卷。汲古毛氏購得全本,補其脫佚者半。其後毛扆,復得宋刊尹氏本,知九卷中南皮遺瓦後尚有脫頁,雖經影寫所缺,而津逮板質他所,未得補刊。今南皮遺瓦蓮葉風字烏銅提研等脫處,從抱經堂羣書拾補補入。而邵閬仙又借黃蕘圃家所藏宋本校其訛舛之字,乃無遺憾。是書之刊,姚氏質訂再三,而開其先。毛氏父子相繼,幾費苦心。一則補其半,而猶有脫頁;一則寫所缺,而未能補刊。直至今日,余有叢笈之刻,始得完璧。豈亦有數存乎其間耶。因載各跋於後,以見前人之用心,而校勘之難言,亦從可識矣。乙丑四月虞山張海鵬識。
商務印書館印本夏敬觀跋:右春渚紀聞十卷,宋何薳撰。薳字子遠,浦城人,自號韓青老農。父去非字正臣,以東坡薦授承奉郎司農寺丞,通判廬州。薳為東都遺老,入南渡尚存。是書前五卷陳繼儒刊入祕笈,其後毛子晉得舊本補其脫遺,始為完書。然第九卷中尚脫去一葉,其後人斧季得見全本,未及補梓,盧抱經始刊於羣書拾補中。此依涵芬樓舊藏鈔本校印,原鈔每半頁九行,行十八字。目錄後有臨安府大廟前尹家書籍鋪刊行一行,知出宋槧完整無脫。卷首有檇李項藥師藏印,白紙藍格,猶明人鈔本也。戊午季秋新建夏敬觀跋。
春渚紀聞十卷 (宋)何薳撰;張明華點校 歷代史料筆記叢刊.唐宋史料筆記 北京市:中華書局,1983[民72]1997湖北第2刷
附錄:
春渚紀聞十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宋何薳撰薳浦城人自號韓靑老農其書分襍記五卷東坡事實一卷詩詞事畧一卷雜書琴事附墨說一卷記研一卷記丹藥一卷明陳繼儒秘笈所刋僅前五卷乃姚士粦得於沈虎臣者後毛晉得舊本補其脫遺始爲完書卽此本也薳父曰去非嘗以蘇軾薦得官故記軾事特詳其雜記多引仙鬼報應兼及瑣事如稱劉仲甫奕棋無敵又記祝不疑勝之兩條自相矛盾殊爲不檢又蔡絛鐵圍山叢談稱前以奕勝仲甫者爲王憨子後以奕勝仲甫者爲晉士明與祝不疑之說亦不合殆傳聞異詞歟張有爲張先之孫所作復古編今尙有傳本而此書乃作章有則或傳寫之訛非薳之舊也(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百二十一·子部三十一·雜家類五)
何薳春渚記聞十三卷(四庫全書·史部·正史類·宋史卷二百五)
何薳浦城人自號韓青老農夫去非東坡薦為武學博士薳嘗寄居烏墩撰春渚紀聞十卷【書錄觧題】(四庫全書·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吳興備志卷十三)
何薳春渚紀聞十三卷(四庫全書·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吳興備志卷二十二)
春渚紀聞十卷
浦城何薳撰自號寒青老農東坡所薦為武學博士曰去非者其父也(四庫全書·史部·目錄類·經籍之屬·直齋書錄解題卷十一)
春渚記聞十卷
陳氏曰浦城何薳撰自號韓青老農東坡所薦為武學博士曰去非者其父也(四庫全書·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文獻通考卷二百十七)
何薳
薳字子遠號韓青老農浦城人去非之子東都遺老入南渡尚存著春渚紀聞(四庫全書·集部·詩文評類·宋詩紀事卷四十四)
春渚紀聞
作者:何薳(字子遠,子楚;號韓青老農,東都遺老) (宋) 撰
部:子 類:雜家類 屬:雜說之屬
參考資料:(《四庫大辭典》)
十卷。北宋何薳撰。何薳大约生活在北宋哲宗、徽宗、钦宗时期,生卒年不详。何薳字子远,又称子楚,自号韩青老农,人称东都遗老,浦城(今属福建)人。博学多闻,擅长诗歌,喜好琴艺,才艺出众。见章惇、蔡京相继专权,作威作福,逞凶肆虐,时事日非,遂不仕,隐居于父亲何去非葬地韩青谷,潜心读书著述。搜集宋代遗闻轶事,撰成此书。全书分杂记五卷,多引仙鬼报应事,兼及谈谐琐事;东坡事实一卷,收载蘇軾的遗文佚事以及与秦少游、刘贡父、黄鲁直、陈无己、张文潜等人的交往;诗词事略一卷,收录唐宋诗人吟诵的诗句等;杂书琴事附墨说一卷,记载了古代音乐及制墨工艺等资料,间杂考辨,纠正前人谬误;记砚一卷,记载了各种名砚及其形制特色、砚铭等;记丹药一卷,记载了宋代练丹术的盛行以及达官贵人的生活等。全书记事广泛,而以其父何去非曾因蘇軾推荐而得官,故记述蘇軾之事特详。保存许多正史中见不到的材料,如《文章快意》条,蘇軾谓“某平生无快意事,惟作文章,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自谓世间乐事无逾此者。”常为后代诗话所引用。又如《著述详考故实》条,说蘇軾“观书之乐,夜常以三鼓为率,虽大醉归亦必披展至倦而寝”。又说蘇軾“每有赋咏及著撰所用故实,虽目前烂熟事,必令秦与叔党诸人检视而后出”。对于研究蘇軾,有很大参考价值。其余大率谈谐琐事及神仙鬼怪、因果报应之事,可资谈助。书中亦有自相矛盾、失于查考之处,如称劉仲甫弈棋无敌,又记载祝不疑胜之,两条自相矛盾。蔡絛《鐵圍山叢談》记载说,前以弈棋胜劉仲甫者为王憨之子,后以弈棋胜劉仲甫者为晋士明,与何薳所说胜劉仲甫者为祝不疑亦不合,可能是传闻异词,本书亦未查考。瑕不掩瑜,此书从多方面反映北宋社会生活和经济状况,仍不失为研究北宋政治、经济,尤其是社会风俗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参考书。此书不知何时刻版,明姚叔祥在沈虎臣家书架上见到残本,仅《杂记》五卷及《记墨》二十三则,陈继儒将其刻入《宝颜堂秘笈》,为六卷本。后汲古阁主人毛晉得十卷本《春渚紀聞》,刻入《津逮秘籍》,始为完书,但仍缺一页。后来,清卢文弨搜集遗缺,刻入他的《群书拾补》。张海鹏又取以增入《律逮秘籍》本,重新刻入《学津讨原》。夏敬观又取明影印本重为校正,刊入涵芬楼《宋元人说部书》中。此外,还有《四库全书》、《浦城遗书》、《宋人小说》、《丛书集成初编》等十卷本,以及宛委山堂《說郛》、《五朝小说》等一卷节选本。1981年,张明华以夏敬观所校涵芬楼《宋元人说部书》为底本,校以《宝颜堂秘笈》六卷本及《津逮秘籍》、《学津讨原》十卷本等,重新点校,于1983年由中华书局铅印出版。为目前最好最为通行版本。